講到臺灣,腦子里就會浮現一幅幅熱鬧的場景,華燈初上,到處都是色彩斑斕,小吃街上車水馬龍,不管是蚵仔面線、咸酥雞,還是蛋餅、甜不辣等等,小小的攤位旁邊,總會圍滿了各式各樣的人。
石頭混搭烤腸的新吃法
在這些原始手作人制作的美食當中,最受歡迎的,一定有臺灣香腸,咸中帶甜,瘦里帶肥,咬起來絲絲入扣,汁多欲滴,在臺灣的夜市路邊攤占了極重要的位置,哪兒都能見到它忙碌暢旺的蹤跡。
在柳州市躍進路東一巷,夜幕降臨,臺灣火山石烤香腸在人群中格外顯眼,老板鐘先生是地地道道的臺灣人,他說用火山石來烤香腸,在臺灣十分受
鐘先生說,在臺灣,小時候的香腸攤比較簡陋,以腳踏車或者摩托車為攤,車后的座位上架著一個小型的火爐,旁邊擺著一碗新鮮大蒜,免費供顧客取用,食客們都是左一口豐美爆漿的烤香腸,右一口新鮮嗆辣的生大蒜,有一種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邁。
如果老板有多余空間,還能跟顧客對賭“十八仔”的擲勤加緣網(qjy168.com)游戲;空間更多的,攤主就裝一臺彈珠臺讓顧客玩,賭贏玩贏的可以免費吃香腸,增加了許多互動試手氣的樂趣。
臺灣香腸是非常傳統的手工制作小吃,不過在柳州當地,食客不太接受大蒜的味道,所以大蒜也就被忽略掉了,它必須選用上等的新鮮肥豬肉和精瘦肉,配比是一斤瘦肉放二兩肥肉,然后加入各種香料以及高度酒腌制,味道也有不同,原味的香甜可口,黑胡椒味辛辣開胃,大約過了四個小時后,好吃的烤
正宗的臺灣烤香腸是躺在火山石上,冒著煙滴著油,老板得拿著夾子隨時翻面以免烤焦,有一種粗獷的鄉土氣,那絲絲入胃的香氣在四周彌漫,常常被食客圍得里三層外三層。
烤腸用的火山石,其實就是柳州當地的“馬卵鼓”,每天使用完后都要清洗。鐘哥說,利用火山石優異的導熱性、穩定性和極強的吸附能力,使香腸在烤的時候受熱均勻,且效率大大提高,味道也比火爐烤
在臺灣香腸的制作上,要求百分之百的高品質,肉一定用新鮮豬后腿肉,腸衣也不用人工腸衣,而是采用天然豬腸,這一根根香噴噴、熱騰騰的臺灣烤香腸,正在攻占食客的味蕾,讓食客享受大快朵頤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