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回收人造金剛石磨料方法有哪些
金剛石是典型的原子晶體,屬于等軸晶系,它的晶格是一個復式格子,在一個面心立方原胞內有四個碳原子,這四個原子分別位于四個空間的對角線的1/4處。金剛石中碳原子的結合是由于碳原子外殼的四個價電子2s,2p3的雜化而形成共價鍵(sp3)。
年前噴出的巖漿中所含有的金剛石為多。那時正值恐龍時代盛期的中生代白堊紀。含有金剛石的熔巖,晚的,是在2200萬年以前噴出的巖漿形成的。至于在那以后形成的熔巖中是否含有金剛石,則還無法肯定。原生金剛石是在地下深外處(130--180Km)高溫(900--1300℃)高壓(45--60)&215;108Pa下結晶而成的,它們儲存在金伯利巖或榴輝巖中,其形成年代相當久遠。南非金伯利礦,橄欖巖型鉆石約形成于距今33億年前,這個年齡幾乎與地球同
表面金屬化后焊接金剛石表面的金屬化是通過表面處理技術在金剛石表面鍍覆金屬,使其表面具有金屬或類金屬的性能。一般是在金剛石的表面鍍Ti,Ti與C反應生成TiC,TiC與Ag-Cu合金釬料有較好的潤濕性和結合強度。目前常用的鍍鈦方法有:真空物相沉積(PVD,主要包括真空蒸發鍍、真空濺射鍍、真空離子鍍等),化學氣相鍍和粉末覆蓋燒結。PVD法單次鍍覆量低,鍍覆過程中金剛石的溫度低于500℃,鍍層與金剛石之間是物理附著、無化學冶金。CVD法Ti與金剛石發生化學反應形成冶金結合,反應溫度高,損害金剛石。
刀頭結合劑的硬度:一般來說,結合劑的硬度越高,其抗磨損能力越強。因而,當鋸切研磨性大的巖石時,結合劑硬度宜高;當鋸切材質軟的巖石時,結合劑硬度宜低;當鋸切研磨性大且硬的巖石時,結合劑硬度宜適中。力效應、溫度效應及磨破損:金剛石圓鋸片在切割石材的過程中,會受到離心力、鋸切力、鋸切熱等交變載荷的作用。由于力效應和溫度效應而引起金剛石圓鋸片的磨破捐損。力效應:在鋸切過程中,鋸片要受到軸向力和切向力的作用。由于在圓周方向和徑向存在力的作用,使得鋸片在軸向呈波浪狀,在徑向呈碟狀。這兩種變形都會造成巖石切面不平直、石材浪費多、鋸切時噪音大、振動加劇,造成金剛石結塊早期破損、鋸片壽命降低。